買預售屋的時候,建案開價是否合理,還可以透過同區同期新推的個案來推算出行情,建商與代銷也會將房屋每坪單價與車位價格分開計算。但是進到仲介市場找房買中古屋的時候,不管是時價登錄網頁還是仲介給的物件資料,常常有將車位坪數加在房子坪數裡一起賣,買房不懂得拆算車位的購屋新手,很容易傻傻地買貴了還不知道!

車位有沒拆算,差很大
比如,房子35坪、車位12坪,35坪+12坪=47坪,47坪x60萬(當地行情)=2820萬。
但看屋老手都知道,房價不能這樣算!正確的算法是35坪x60萬(當地行情)=2100萬+200萬(車位行情)=2300萬。
2820萬-2300萬=被坑520萬!
雖然說購屋不是賣方怎麼開價,買方就原價買單,一切都要看買方的購屋預算來決定,但是殺價的起點一開始就因為不懂得車位拆算而比別人高,之後怎麼殺都不划算!
買屋的時候是「算坪數」,但是車位是「算個的」,把算坪數與算個的混在一起用坪數計算,確實是容易讓購屋新手混淆的模糊地帶。不可諱言的是,雖然仲介業者多訴求誠信、服務等價值,但房價高傭金服務費也很高,在實際買房的交易過程中,其實多少帶點買方、賣方與仲介三邊角力諜對諜心理戰的成分。

買屋諜對諜,車位拆算有眉角
目前法律並無明文規定房價跟車位價格怎麼算,目前普遍上仲介開的是總價,而單價表現是用權狀面積來表示,主要理由是產品為第二手屋,過戶時是以權狀面積為準、車位無法像新建案可選擇位置或要不要買,加上賣方與仲介自然都先用有利於拉抬價格的算法。
相對來說,買方自然也可以在議價時請仲介將車位分拆計算,以利回去後自行研究區域行情作為出價砍價的參考依據。
但要特別提醒民眾,不要以為買車位有明確價格拆算的預售案就合理,除了要注意是大車位小車位、地下幾樓、靠近地下室梯與否、坡道式機械式還是倉儲式等都有價差,更要懂得判斷一個車位建商要割多少的面積?有些個案一個平面車位賣210萬(台北),很正常,但車位只給5坪,就有點不正常,畢竟將來要賣時是用整個權狀面積去評估,所以如果車位面積太小,單價會拉高而不好出售。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