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市近半的土地都是公有地,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,地政局從前年1月起全面清查閒置公有空地,列冊面積有5,455.53公頃,104年公告現值高達1兆4,000億元,其中可無償撥用約1,800筆、面積約130公頃,以104年公告土地現值計算達1,500億元,後續將評估協調各機關辦理無償撥用,活化閒置公有地。
▲地政局統計,台北市非市有、非市管的閒置公有空地共16,153筆,面積5,455.53公頃,104年公告現值高達1兆4,000億元,圖為示意照。
觀察各行政區公有土地面積,市中心的中正區、中山區、大安區、松山區、信義區,公有地比重都超過行政區面積的50%,中正區、中山區、大安區更超過60%,地政局分析,主因是區域為中央政府機關所在,或是取得公有地興建的公共設施較為完善。
經過地政局清查結果,台北市非市有、非市管的閒置公有空地共16,153筆,面積5,455.53公頃,104年公告現值高達1兆4,000億元,所有公有地資料已整理提供相關局處評估並研擬使用計劃,作為未來土地活化利用參考。為減輕財政負擔,地政局又清查其中可無償撥用約1,800筆閒置公有空地,面積約130公頃,以104年公告土地現值計算約1,500億元,且已將清查結果送至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評估,並召開專案會議協調由各機關辦理無償撥用。
地政局表示,統計自2015年至2017年6月底,北市府各用地機關已完成無償撥用取得土地面積33.72公頃,以106年公告現值計算,為市府增加約484億元可運用的土地資產,累計取得面積已超越2011年至2014年總和的6.45倍,加速推動市政建設。至於目前尚無使用需求的閒置公地,除了接續推動短期使用方案,已由都發局納入各行政區都市計劃通盤檢討,優先變更為各類公共設施用地或其他使用分區,提升民眾生活品質。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|